< 首页

别因一纵火保姆就否定善良价值

作为极端的个案,纵火保姆并不能成为行业代表,走上道德法庭接受大众的审判。

追本溯源

一个放火的保姆,这些天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渐渐地,群起而批之的,不只是案件中的保姆,已经蔓延到对保姆行业乃至对底层行为、人际关系的否定。翻版的农夫与蛇、划清边界才能保护自己、穷人的劣根性……诸如此类的指责和判断,占据了大部分的言论市场。

很多言论的逻辑大体是这样的:保姆放火杀人 品行不端积习难改 保姆行业乱象 这是因为底层的劣根性 别对底层太好 划清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就这样,人与人基本的善意,被打着心理分析或阶层分析旗号的似是而非的逻辑打败了。

事实上,这样的逻辑是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群体做道德上的有罪推定。

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在哪里?是用善良来划分的吗?底层一定携带自私贪婪的原罪吗?可以说,有这样心态的人,也需要拷问一下自己的良知。

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不逆诈,就是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不事先怀疑他的动机。君子的心底坦荡荡,自然会倾向于把别人想象成一个好人——这就叫做“不逆诈”。不亿不信,亿,就是主观臆测。不预先臆想别人是个不诚实之人,但是对欺诈和不诚实也能及早发觉,这样的人该是贤人吧。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是不是贤人。一个人,如果老是用猜疑的眼光、防范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仅会让人反感、丢掉机会、失去朋友,更会失去良好的心境和基本的心理健康,其心态、其行为,必然是畏畏缩缩、风声鹤唳。

心理健康的人是信任别人的,是坦诚的,是宽容的。

比如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平斗越椒之乱后,回朝论功行赏,大宴群臣,命爱姬许姬向将领敬酒。忽然,一阵风来,吹灭庭灯,小将唐狡便趁着黑暗的掩护酒后调戏许姬,没想到,被许姬扯断盔缨,暗暗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这时却下令诸臣,全都摘下盔缨,再燃起灯火,释而不问。之后晋楚交兵,楚庄王被晋将追袭,唐狡拼死救驾,以报当日之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摘缨会”。

当然,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因为有回报,才坦荡宽容的。民间有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当然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提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防人之心”比“害人之心”更加糟糕。“害人之心”往往只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对特定的人而起,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所有空间,对所有人都有加害之心。即便是十足的坏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害人。

防人之心固然不可无,但也要防止变成心理健康的毒素。一旦防人之心过重,就会屏蔽了人的基本善良,否定了加诸上的一切价值,在所有时间、所有空间,防范一定人、群体乃至所有人。这种防范的边界,在现实中既不存在,也无法实施。最后结果可能是,猜忌成为常态,防备成为主流,社会变成了“阶层对阶层的互相鄙视”,乃至“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如果说警惕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算法,而善良则是更加复杂的算法。

作为极端的个案,纵火保姆并不能成为行业代表,走上道德法庭接受大众的审判。大家也不应该借此深文周纳,解构、否定人际关系中基本的信任和善良。

赵清源(媒体人)

                                             

本文来源 家政头条 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家政头条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