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智”造家庭服务业实力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家政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行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

一、发展家政职业教育之现实意义    

社会的迫切需求

社会需求对家政服务提出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但家庭服务行业人才队伍的现状令人堪忧。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了家政市场“用工荒”现象,虽然家政服务员的工资频繁上涨,但仍不能吸引足够的从业人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人们希望家政服务员不再是简单的“保姆”,而是集营养配餐师、厨师、护理师、按摩师、育婴师、早教师于一身的多面手。但是日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家政服务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难以满足众多家庭服务用户的要求。     

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 

大力发展家政职业教育,是国家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整体部署任务之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加大家庭服务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完善家庭服务业人才交流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 

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出现了“市场热、教育冷”的现象。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它行业教育相比,起步晚、起点低、办学难。目前,我国家政服务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开办家政专业的院校较少,办学层次较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很多院校面临着家政专业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没有看到家政服务专业的发展前景,使家政服务专业成了报考的“冷门”。即使选择了家政服务专业,学生就业时也不愿从事家庭服务行业,使家政服务专业的对口就业率较低。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家政职业教育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走进家庭服务行业。

二、先行先导的实践成果    

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办好家政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家政服务专业创立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办学经验的总结,制定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体系,逐渐形成了“高素质 技能型”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了衣物护理、家居事务模拟、家庭烹饪(中餐、西点)、社交礼仪、保健按摩等各类实训室,在校外建立了近10个实训基地,近60%的课程是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进行手把手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时间。同时,学院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订单”打造课程体系,为企业量身培养员工。通过参观、访谈、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家政企业,走向家庭服务、营销、管理、培训岗位。

建设一支双师型队伍是办好家政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学院家政专业的办学实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招聘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聘任行业知名专家等方式,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学院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成为营养配餐、西点烘焙、按摩保健、婴幼儿照护、早期教育、老年护理等领域的技师和专家。在保证日常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行业建设,在市场调研、科学研究、业务指导、职业培训、公益服务等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多名教师被行业聘请为培训教师,为提高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高质量就业是办好家政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学生的就业质量是检验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指标,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院将就业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中,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到建设课程体系,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为衡量标准。4年来,学院家政服务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学院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一年级即带领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和前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个月的企业实习,深入了解家庭服务行业,做好职业准备。大学三年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五个月的顶岗实习,学院给予必要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家政服务一线。

三、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家政服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家政服务人才的需要,是家政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立良好的环境。 

家政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通过政策和法律引导公平、公正、序的行业竞争环境,在招生、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开办家政职业教育的院校、家庭服务业协会、积极打造社会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公众尊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改变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歧视和偏见。    

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领域的职业教育,鼓励学校开办家庭服务类专业,紧跟家庭服务业分工细化的形势,开设社会紧缺的专业方向。扩大家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为市场培养更多人才,解决社会对家庭服务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提高办学层次,开办家政服务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建立家庭服务培训研究中心,为家政高级培训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才提供培训、科研和实践的平台。    

提升实务操作能力。 

家庭服务业是一个对人力资源高度依赖的行业,对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家政职业教育机构应该讲究操作实务,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服务观摩、服务模拟、服务演练、服务评价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为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家庭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体现了职业院校办学的方向和重点,反映了职业院校办学的优势,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灵魂所在。在现有开办家政职业教育的院校中,有的以专业护理为特色,有的以涉外服务为特色,有的以婴幼儿教育为特色。家庭服务业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过硬操作技能的员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不断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院校必须选定目标市场,进行精准的特色定位,才能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 作者:邹文开 隗苗苗(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5日 

                                             

本文来源 家政头条 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家政头条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