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阳光大姐”卓长立——十几年就挖家政这口井 把家政从游击队带成正规军

编者按:从党的十九大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企业家精神,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山东作为人文大省,在传承上千年的“厚道鲁商”精神熏陶下,改革开放的4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诚信有德,锐意创新的本土优秀企业家。

创新、冒险、敬业、诚信……每一个企业家身上都有各自不同故事和标签,在山东举全省之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时,企业家精神会给每个行业乃至社会带来怎样影响?他们又会带领企业如何经历这场转型升级的洗礼?中国山东网推出 “弘扬企业家精神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通过面对面与省内优秀企业家对话,感受他们不同的精神世界。

中国山东网6月22日讯 (记者 王清华 徐从芬) 在很多人眼里,家政服务业很小,小到就是一个保姆,不过是看看孩子扫扫地;但在卓长立心里,家政服务业又很大,大到两个家庭的幸福,大到国家的脱贫致富。从一个下岗职工成长为创业带头人;从12平方米的方寸之地拓展到10万平方米的创业基地;让良莠不齐的家政服务变成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带着团队制定的服务标准,成为中国企业面向国际推出的首个标准,成为全球365个国家和地区的规则。而这一切,源于卓长立的一个朴素而简单的初衷——让更多下岗工人吃上饭,让更多家庭安心用工。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

建起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把保姆变成人才

嗓门亮但言语诚恳,衣着朴素又精明干练,与卓长立聊天,只有一个感觉——“通透”,对家政服务业的任何问题她都如数家珍,接过话茬就能娓娓道来。

2003年,卓长立刚进入家政服务业时,空白的行业规则,使得纠纷不断,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用户不满意,服务人员委屈,陷入恶性循环。卓长立提出,“家政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做饭、打扫卫生、看孩子,而是要形成以标准化为载体的系列家政服务产品。”

她顶住各方压力,在全国率先引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扩展到1100项企业标准、9项山东省地方标准、5项国家标准,“土豆丝切多长、抹布怎么叠都有标准”,用户满意度由最初的70%上升到98%以上。

“我下过岗,尝过其中的苦。我要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保姆在这里变成人才。”卓长立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注重员工培训,花大量精力进行调研总结,编纂家政系列丛书,创新方法,激发家政服务员的学习兴趣。

像画家画画一样,她改变了很多下岗职工的人生。卓长立现在认为的幸福和成就感来源于家政服务员的变化。她说:“一些家政服务员入职前唉声叹气,愁眉紧锁,没说两句话就啪嗒啪嗒掉眼泪,衣着脏乱,在这里就业以后,下次见到,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头发烫了,化着妆背着小洋包,踩着高跟鞋,满脸堆笑。我就觉得,那时的我最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大姐””着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已制定500余项家政服务标准,其中4项被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填补了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的空白。

通过推动从业人员职业化,公司5万余名家政服务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6000多人成为高级工,连续夺得两届全国家政技能大赛团体冠军。

据公司副总经理高玉芝介绍,家政服务人员目前供不应求,100%就业,尤其是母婴和养老服务员,8小时家政服务平均月收入4000多元。截止目前,“阳光大姐”享受政府津贴的首席技师有30多人。公司先后培训近30万人,安置就业188万人次,为182万户家庭提供了服务。

智能“武装”家政,机器人将作为家政人员外脑

走进位于英雄山下的“阳光大姐”,除了和蔼可亲的服务员,你还会看见憨萌可掬的机器人服务员,“在机器人身上刷下身份证,不仅能证明你是你,还能说明你是怎样的你,服务员技术等级等信息,立马就播报出来。”

记者了解到,“阳光大姐”引入智能机器人,作为智库,可以解答家政问题,既是服务员外脑,又是用户说明书,还是教科书。我们培养一个金牌月嫂需要十年,刚入行的家政服务员很难全部掌握,放一个机器人在身边,等于身边紧跟着一个知识顾问,把知识录入进智库,服务员可以随时语音查询。

智能机器人不仅是“智库”,更是“开心果”,它可以帮助被服务者进行情绪的疏导。打个比方,如果服务对象是个老人,老人对机器人说,“唉,我先给二女儿打个电话。”机器人就会自动接通二女儿的电话,使老人的小心愿轻松达成。倘若老人说:“我不开心了。”机器人就会边唱边跳,逗老人开心,排解不良情绪。此外,卓长立带领“阳光大姐”在摸索智能家居的开发和实践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她开发新生儿的智能床铺,可以根据婴儿的状态,随时调整高度和姿势,防止喝奶时被呛奶引发新生儿肺炎,也帮助婴儿更好地休息。这一切都保证了服务的安全和规范。

卓长立表示:“家政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相比其他职业来说需要进入‘家’这么一个隐私空间,这份工作是一种爱的传递。”重视家政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家政行业诚信记录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智能机器人的引进,同样需要人才跟得上,卓长立通过十五年的苦心经营,家政服务人员和月嫂的社会认可度有所提升,服务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也在提升,走进“阳光大姐”的服务台,前台服务人员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阳光大姐”接收了大量的高校社会工作者、大中专的实习生加入到队伍中来,调整了“阳光大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智能密集型,不少专业人才和年轻人,正逐步认可和接受这个行业。很多农村女青年都进入到家政服务员的队伍中来,整个行业的年龄队伍趋于年轻化。

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打造爱心工程

卓长立说,创新无处不在,下一步,“阳光大姐”将要依托大数据技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利用互联网点对点的针对性服务,建立标准体系,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产业提升,改善家政行业生态。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家庭服务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用传统服务人群转换有效资源。同时,竞争也为行业带来新的动力,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服务品质。”卓长立认为,具体到家政行业,家庭服务不光是对服务产品需要的转换,实际上也是对人的一种转换。而家政行业就是要不断注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用传统的服务人群,把有效的资源转换下来。

据了解,“阳光大姐”正在探索互联网+实业服务的路径。怎样平衡消费者、劳动者和企业三方的关系;怎样兼顾市场规则和用户体验,规避企业风险;怎样将标准化、信息化与互联网对接,怎样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等等,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卓长立的心里。

技能创新和专业创新都要针对市场需求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家庭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现在“阳光大姐”已经由40项标准上升到50项,经过反复探讨研究,争取让人人都能干的保姆,变成专业的技能顾问。

伴随着城镇化、老龄化加快和二孩政策的实施,社会对家政的需求日益增大,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家政服务在安置就业、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卓长立感到,“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必须牢牢把握““阳光大姐””的前程。如今,““阳光大姐””在济南30多个镇、村开办家政培训班,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阳光大姐””。

在今年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的全体会上,卓长立代表在发言中讲到自己带领的““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团队健康发展,家政服务员的腰包越来越鼓,越来越自信。总书记听了很高兴。他表示,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今年全国两会上,卓长立还带来了精准养老、家政服务产业化等8条建议,希望能够充分反映群众的呼声。“我要做好榜样,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带着姐妹们,把家政行业做实做好。”对于“阳光大姐”的发展,饱受赞誉的同时,卓长立感受到的更是满满的压力,但是她也认为,这些压力同时也是动力,督促着她们永远在服务和创新的路上,继续做细,做新,做更强。

作者:王清华 徐丛芬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

                                             

本文来源 中国山东网,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中国山东网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