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下岗后闯出一片新天地唐玉玲:从月嫂到创业导师

“下岗工人”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特有的群体。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集体企业开始实施“减员增效”,很多职工开始陆续下岗。但很快,政府有针对性地启动了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帮助大家再就业,甚至鼓励创业,我就是在那个年代开始了人生新起点。

讲述人:南京帮帮月子保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省“十佳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唐玉玲

从下岗到就业,到创业,再到如今做起了老师,我的故事只是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一个缩影,我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人们眼界拓宽,观念发生质的改变,选择也变得更多。

1995年,我从南京化建产业集团下属的工厂下岗,那年45岁。为了生计,我卖起了儿童服装,生意倒是过得去,但房租太贵,坚持一年多,几乎没挣到什么钱,只能关了店出门打零工。在这期间厂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成立了帮扶中心,扶持下岗工人再就业,当时推出两个培训项目,一个是营业员,一个是月子保姆。

认真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找一份岗位要求不太高、社会有需求,还可获得新技能的工作。就这样,我抛开面子选择了当时的冷门行当——月子保姆。1996年初,我参加培训班学习毕业,帮扶中心帮我推荐了第一份工作,在市妇幼保健院照顾一个刚出生两天的孩子。那一个月真是胆战心惊,但最后还是靠培训过程中学会的知识顺利完成任务,挣到了500多元。有了第一次,接着我就专找不同类型的客户做护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到一年,月收入就轻松达到1000多元。

自己日子越过越好,我就想能不能带着姐妹们一起打拼?有了这想法,我就留心月子护理领域的市场行情,发现那时还没专业公司去做,于是1998年夏天,在政府和厂里的支持下,我和姐妹拿出仅有的积蓄,找场所、办营业执照……一鼓作气创办了南京帮帮月子保姆有限公司,这是南京第一家专做月子护理的公司,由此开始了我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

不过创业的路并不平坦,公司从事服务行业,加上保姆当时被人瞧不起,员工们常常会受委屈。我定期找员工谈心,鼓励她们有委屈要讲出来,为此,还特地设立了“委屈奖”。同时,公司还高薪请妇幼护理专家来讲课、送员工上厨师学校、定期开座谈会探讨护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之后,我们员工综合能力总让客户刮目相看。公司步入正轨后,2000年,一下子就从最初几名员工扩大到四五十名固定员工,服务的客户也从起初的一年400户不到,增长为一年1000多户。也是那一年,我应邀前往深圳帮助深圳首家“月子保姆”公司成立,那是公司成立后跨出的又一大步,我们开始向外地城市输出经营管理经验和培训模式了......也正因为这样,我先后获得了南京市再就业明星、省“十佳巾帼创新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得到了这些肯定,我更是充满了干劲。再后来,保姆不再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需求递增,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受过专职培训获得“文凭”的保姆一时为人追捧。于是我就把公司交给了一起创业的姐妹管理,自己转型做起了创业导师,专做护理培训,帮助大家创业,这是我下岗后的第三个转折点。

这老师一做就是十来年。这些年,对下岗失业女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月嫂技能培训,为特困家庭的姐妹免费办理资格证书、安置上岗,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回想起来还真做了不少事,现在培训的学员也从单纯的失业妇女,扩展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残疾人等,这其中,有许多姐妹都在培训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下岗到就业,到创业,再到如今做起了老师,我的故事只是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一个缩影,我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人们眼界拓宽,观念发生质的改变,选择也变得更多。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有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和支持,正是有了政府的保驾护航,才能让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下岗再就业的千万个我们,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严常坤 整理)

                                             

本文来源 南报网,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南报网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