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评论:契合传统观念打造新型社区养老新模式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寻求适合当地的健康养老模式和持续发展养老对策。关于养老问题,无论是从微观上的家庭、社区,还是宏观上的国家、社会,从来就不是个小问题。曾有老人致信媒体,想用发奖金的形式请求子女回家看看,一度引发了网络批评狂潮,但除了道德上的批判外,鲜有人对如何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事实上,如何养老,不仅关系着人们在亲情认同、道德观念上的小是非,更关系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大主题。《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问题和服务市场需求都将不断扩大。

“老有所养”是新时期的社会建设要求中一个重要内容。实现好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部门在“怎么养”上多花心思,勤动脑筋,不但要让老人们能够有所养,更能有所乐、有所为。

契合传统推进社区养老服务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养老,既要从物质上养老,更要从精神上养老。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很多老人心里很空虚、很寂寞。在填补老人们的空虚和寂寞,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疑具有先天优势。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老年人不但可以不用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而且还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更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孩子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家,就留下老人,让老人缺乏安全感。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就近养老。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不但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去适应、磨合,而且投入小、经济高效,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办法。

实际上,在社区中,老人并非是完全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老人还可以自我照顾,甚至还能为社区作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可见,社区居家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还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依赖感,可谓一举多得。

毋庸置疑,未来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营造一个舒适稳定的养老生活环境是未来养老的大趋势。

创新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深圳市大鹏新区开展实施的 “颐老一键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在社区布局、布点日间照料中心,采用医养护结合的模式,在居家养老基础上,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该平台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同时,还可以为养老社区提供家庭医生、急症救援、绿色通道、远程医疗、健康监护、康复护理等全方位医疗服务以及生活照料、专业介护等组织化的健康颐养服务。

这样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并未改变老年人们的生活环境,而是实行就近照顾,政府搭建平台,动员学校、医院、企业等各行业的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取得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子女放心”的效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21 

                                             

本文来源 家政头条 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家政头条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