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如何避免问题保姆进入行业?

杭州保姆涉嫌放火案近日引发极大的舆论反响,当地警方权威发布,涉嫌放火罪的保姆莫某晶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事件造成女主人和三个孩子殉命,很多人在为女主人和三个宝贝心痛和惋惜的同时,强烈谴责该保姆莫某晶——— 到底什么仇什么怨要下此狠手?舆论发酵并非局限于此,此个案有多大的代表性?火灾事件之后,保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思考。

媒体报道提到雇主优待保姆的细节,莫某晶月薪近万元,买房子时雇主还借给她10万元,即便她被发现偷窃,雇主也并没有过于责备。外界依据这些细节,判断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继而吐槽——— 这个行业什么人都有,过去屡屡发生各种陷害雇主的事件,舆论的诉苦狂潮似乎自然且合理。在过去类似的事件中舆论也有过这种反应,尽管从逻辑上分析,不能由这些极端个案认定整个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客观地说,类似现象的发生,而且几乎是以相同的剧本上演,难免还是会让外界的担忧平添几分合理性。当然,无论这种判断合理与否,背后都是出于减少悲剧的诉求,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这是情绪化宣泄之后不容忽视的公共议题。

主流舆论对此事件形成的“农夫与蛇”判断,是道德视角分析的结果,即认为是保姆单方面的人格问题导致了此次悲剧。这个视角看似有力,而且极具煽动性,但其实未必有说服力。在“农夫与蛇”的寓言中,农夫的好心掩饰了他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失败,蛇所代表的陌生感与攻击力是天然存在的事实,农夫显然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奢求蛇有着和他一样的道德水准,还是低估蛇的攻击本能,都属于一厢情愿。客观地说,农夫的想当然其实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但现实中人们热衷于道德归因,不愿意正视农夫认知方面的缺陷。

同样,在很多有关保姆陷害雇主的事件中,人们也总是强调雇主的道德水准,继而据此对保姆提出要求。这看似符合知恩图报的心理预期,但其实只是在传统文化框架下的逻辑推演,真实的心理学所给出的结论可能恰恰相反。近日社交媒体上热传的题为《纵火的保姆与消失的边界》的分析文章,就认为雇主对保姆太好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 视其为家庭中的一员,彼此缺乏必要的边界,久而久之雇主的慷慨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一旦这种好意不能持续、不符合预期甚至突然中止,保姆就可能产生怨恨甚至报复心理,极端事件就此埋下了伏笔。

这其实才是现实世界的社会心理学,而且是早已被证实的经验。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的体会,对亲人不够包容,稍有差池动辄得咎,对亲人习惯了各种过分的要求;相反对于陌生人,由于彼此有着清晰的边界,反而习惯于把握分寸,珍视彼此的独立自主性,矛盾不会轻易发生。

不适宜再用纯粹道德的视角去分析各类由保姆引发的极端事件,更具现实性和操作价值的讨论视角应该是,如何避免各种问题保姆进入行业。媒体报道保姆市场乱象,提到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低、“黑历史”难以追溯等,由此引发保姆资质审查和监管等问题。在杭州此次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好赌,为躲赌债才离开老家从事家政,不少人提出“赌徒能否做保姆”的问题,这种疑问看似击中要害,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凭什么赌徒不能做保姆?须知过去有犯罪记录人员被禁止做网约车司机就引发巨大的争议,避免悲剧重要,避免就业歧视也重要。

可能更需要思考的是保姆行业的规范问题,这种规范很大程度上不能依靠监管,而是靠行业自律,保姆行业需要更专业更有组织化,这种靠行业自我成长而促成的规范,可避免由监管介入提高行业门槛而导致与法律精神相抵牾的问题。关注此次杭州放火事件,不妨在保姆行业生态完善这个问题上做一些延伸思考。

                                             

本文来源 家政头条 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家政头条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