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互联网家政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搭着“互联网+”的翅膀,家政服务行业近年来纷纷开疆拓土、“移师”线上,APP软件、电商网站、小程序等互联网家政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家政平台,一方面,方便了用户,丰富了用户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不少亟待规范的乱象。互联网家政平台最终要赢得市场和用户,还有一段路要走。

家政服务业,这个在今年两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寄语要“办成爱心工程”的朝阳产业,如今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互联网家政作为一种新型家政服务模式,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互联网家政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实现多赢局面。一则,可以解决居民无时间和精力清扫家庭之难题;二则,免去了去实体店雇人的不便;三则,可以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

互联网家政方兴未艾,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未签订雇佣合同埋下消费隐患;有些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有些从业人员未与挂靠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其自身权益难以保障,而且不利于消费者日后维权。这些风险的存在,也让消费者在享用互联网家政服务时心怀忐忑。

互联网家政作为一种实体店的延伸,绝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适应新形势的家政服务规范性办法。去年,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要求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等,这对互联网家政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好行业自身监管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家政企业和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实行红黑名单制度,让不法家政服务企业以及APP及时得到曝光,并以此倒逼行业自身规范化发展。

此外,网络平台也要积极作为,主动监管。目前,互联网家政主要是通过APP选购服务。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有效串联起线上、线下业务与服务,而要保持这些APP服务质量过硬,推出相关服务的APP自身也应把好监管关,谨防害人APP不及时下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抚小、养老是无数家庭的需求,也是一个社会生存繁衍的必需。互联网家政作为家政服务业的新业态,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相关各方应本着长远发展的眼光,强化监管,让家政业成为一项真正的爱心工程,让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家政服务时更加放心、舒心。

                                             

本文来源 内蒙古日报,由 家政头条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内蒙古日报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家政头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发表评论

0发表评论
Scroll Up